哈飞车友会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895|回复: 1

【纪念抗日】重庆 陪都无可再退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5-9-16 17:41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南方周末纪念抗战特刊
【政·地】重庆 陪都无可再退
2005-09-01 15:06:57   来源:南方周末   

13_214.jpg
蒋介石在发表讲话

       
  □本报记者 李梁 实习生 许桐珲
  
  为了给华莱士一个好印象,蒋介石把重庆的乞丐全部关进了收容所,但华莱士对重庆政府的印象仍然很糟,他的评价是:“一个由地主、军阀和银行家支援的落后无知的政府。”
    
  迁都
  “全蜀四塞之险,甲于天下。故渝城能守,坐安合会……”  
  重庆市人民广场看不到几棵树,阳光下,一排长长的台阶通往高坡上的三峡博物馆——那里曾是国民政府所在地、八年抗战的总指挥部——今天已片瓦无存。
  1937年,这里是重庆市高级工业中学的校址,学校得到指令,用3天时间完成了搬迁,随后,工人们用一周将其改建为中华民国政府的新办公地。
  最先来到重庆的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。1937年11月17日,年近70的林森带领上千名国民政府文武官员,在南京的晓雾中登上主席专轮“永绥舰”,溯江西航。
  船抵武汉时,国民政府公开发表《移驻重庆宣言》:兹为适应战况,统筹全局,长期抗战起见,本日移驻重庆。此后,将以最大之规模,从事更持久之战斗。以中华人民之众、土地之广,人人抱必死之决心,以期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,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……
  1938年10月24日晚7时,武汉陷落前夕,蒋介石乘机撤离,不料中途迷失方向,又转回汉口,此时日军枪炮声已清晰可闻。次日晨紧急飞离后,日军随即占领汉口。
  就在蒋介石在武汉遭遇险情的当天,四川民生轮船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在湖北宜昌开始了他的英雄事业:40天的时间里,24艘轮船和1200条木船冒着日本飞机的轰炸扫射,先后将数以万计的伤兵、纱厂女工、难民和近20万吨的战略物资送往大后方。
  对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言,西迁计划早已有之,早在1935年,蒋介石视察西南时,一方面力促四川地方实力派服从中央,另一方面对四川的地理环境进行认真考察。他构想,日本在华北发动进攻后,四川应作“根据地”。
  襟带双江,控驭南北,素有天险之称的山城重庆显然是个好地方。乾隆年间渝州简志曾这样评价:“全蜀四塞之险,甲于天下。故渝城能守,坐安合会……”
  “到重庆去!”国都南京失陷后,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。1300多家内地企业和40多所大学先后迁入,一时间党魁派首、文化名流、金融商贾、社会贤达云集,这座30多万人口的普通城市迅速膨胀到100多万人口。
  事实上,从九一八开始,国民政府丢东北、丢华北、丢华东、丢首都,一路溃败,退到了重庆,已经没有地方可退了。
  
  抵抗
  “我们的部队,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,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。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,填进去就熔化了!”
  蒋介石被认为对日本抱有极大戒心,可以追溯到1928年5月3日日军制造济南惨案。当时他正率领国民革命军北伐,日军的残暴行径令蒋深受震动,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余自定日课,以后每日6时起床,必作国耻纪念一次。勿间断,必至国耻洗雪为止。”
  然而,1932年,蒋介石面对外侮却在庐山会议中抛出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,将最精锐的部队派去“根除赤祸”,后又将张、杨的东北、西北军调到陕西,准备彻底消灭长征中的红军。
  1933年,日军进犯山海关、热河,华北危急,“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”,但蒋仍在9月调集100万兵力,200架飞机,对中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。
  蒋经常用明朝末期的中国比喻当时的环境,他认为明朝的灭亡就在于崇祯皇帝注重防清,忽视了平乱,因此,要使中国不灭亡,就必须吸取明亡教训,即臭名昭著的“攘外必先安内”。
  1935年,蒋介石已考虑到中日必有一战。但他在日记中居然认为,中国积弱已久,如贸然开战,国力“不具长期之坚持,非惟于国无益,而且反速其亡”,必待国力提升才有把握……
  蒋介石对前来拜访的英国人李滋罗斯公开说要找退路:“当战争来临时,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,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,继续抵抗。最后,我们将在西部某省,可能是四川,维持一个自由中国,以待英美的参战,共同抵抗侵略者。”
  中日战争猝然来临,北平天津轻易失陷,蒋介石开始恐慌:“敌人如果由河北打到山西,渡过黄河,由陕西南下四川,进而进攻云贵,再由西向东席卷……到那时,纵使我们有沿海各省,敌人可用海军封锁海口,形成数面包围夹攻,我们还有生路吗?”迁都重庆因此成为现实。
  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,蒋介石一方面指挥抗战,一方面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独裁地位。1938年4月,蒋介石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,就任国民党总裁。蒋介石通过各种手腕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,被拥戴为“最高领袖”。
  身为国民党的总裁,蒋介石实际上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,他可以操纵行政院,挟制立法院,绕过司法院,三个亲信陈立夫、何应钦和孔祥熙分别主管党务、军事和政府事务。
  进入权力巅峰的蒋介石变得更专断、更难于接近,一般政府官员要见他得等几个星期,需要越过重重障碍,最后还要看蒋夫人宋美龄是否在兴头上。
  蒋介石对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越来越不放心。1938年12月31日的日记:“共党乘机扩张势力,实为内在之殷忧。”他开始把关心的重点从对日作战转向防共反共方面。很快,国民党在各地制造的磨擦活动也明显增多起来。
  1939年1月,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一方面表示要“继续抗战”,另一方面又制定了一个消极抗战,静观事变,企图依靠外力解决中日问题的消极方针,并把军政重点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,认为“华北各地共产党的竞起”是他“夙夜不能忘怀的衷心忧虑”。会议确定了“防共、限共、溶共”的方针。
  1939年11月12日至20日,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,确定了要以军事反共来代替政治溶共的方针,并制定《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》。随后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,并在1941年1月6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。
  经济上的封锁甚至更为严重。中央政府给边区预算的补助于1939年中断。边区与中国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几乎陷于停顿,陕甘宁边区进入最艰苦的时期。然而,出乎蒋介石意料的,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,并未因此而垮掉,而是以更加坚定的意志抗击敌寇和突破封锁。
  另外,中国以小农经济国家对抗世界工业国家七强之一的日本,战争之残酷,完全超出政府之预料。淞沪战役中,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说,“我们的部队,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,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。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,填进去就熔化了!”
  中国人正是靠自己的血肉,使日本人吞下了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的狂言。日军攻占南京后,疯狂屠城一月,随即挥师沿江西进,攻陷武汉,原以为中国将屈膝求和,等到的却是中国人民顽强抵抗,日寇速战速决的美梦告终。
  
  长啸
  重庆市民面对从未有过的劫难,却迸发出新的精神。经历了大轰炸的老舍在《五四之夜》的文章中写道:没有哭啼,没有叫骂,火光在后,大家静静奔向公园……
  1941年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前后,中国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时期。
  当时,刚刚从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受训回重庆的蒋纬国,前往黄山官邸看望父亲,无意中听到蒋在浴室中长啸,“声音凄厉,有时叫爹,有时叫妈”。1995年,暮年的蒋纬国接受台湾电视制片人陈君天的访问,模仿蒋介石当时的狂叫,令陈君天深感“恐怖”。
  时局危急。日军步步进逼,战线苦苦支撑,西南和西北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貌合神离,加上政府官员精神涣散、贪污腐败和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,重庆陪都不堪重负。
  国民政府迁渝后,日本人摧毁重庆人民抗战决心的努力从未停止。1938年2月18日,重庆市郊广阳坝、江北县上空传来了飞机的马达声,9架日机出现在上空,持续5年半的重庆大轰炸开始了。
  日机先后对重庆实施“地毯式轰炸”、“疲劳轰炸”,百姓死伤近3万,数万房屋被炸塌。
  日军当时要求“特别要捕捉、消灭敌最高统帅”。1941年8月的一天,日军根据可靠情报低飞轰炸蒋介石黄山官邸,差点一举消灭正在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的蒋介石和各战区长官、参谋长。
  1939年5月4日是重庆轰炸中最为血腥的一天,日军猛烈空袭重庆,炸死3300多名市民,同时向海外造谣称蒋介石已趋避成都,国民党中央也将迁离重庆。但轰炸结束当晚,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迅速现身轰炸现场,使敌人的谣言不攻自灭。
  重庆市民面对从未有过的劫难,却迸发出新的精神。经历了大轰炸的老舍在《五四之夜》的文章中写道:没有哭啼,没有叫骂,火光在后,大家静静奔向公园……火光中,避难的男女静静地走,救火车飞也似的奔驰,救护队服务队摇着白旗疾走……
  针对汪精卫叛变投敌引起的悲观失败情绪,重庆发动了国民精神总动员,号召全国人民坚定抗战意志。“加紧工作,克服困难,在血光与火光中,锻炼我们的精神武器,建设我们的物质武器。”远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也对此表示积极支持。
  1940年9月,抗战最艰难的时刻,国民政府颁令“明定重庆为陪都”。
  但重庆市民的抗战热情并未鼓舞政府官僚,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不止,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等“主和派”与“主战派”陈诚等人明争暗斗,而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,一些地方军阀出身的将领如山东省主席韩复榘,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逃,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。
  一些国民党军官也乘战争之机搜刮民财。1942年,管辖河南战区的蒋介石爱将汤恩伯,借战争之名向农民征收“特别税”,把农民的最后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,加上连年天灾,造成两年河南大饥荒,当时有口头禅:河南两大害,黄河汤恩伯。
  
  悲喜
  美国对日宣战,蒋介石喜不自胜,在日记中写道:“抗战政略之成就,本日达于极点,物极必反,能不戒惧?!”
  1941年12月7日凌晨,正在黄山官邸沉睡的蒋介石被电话吵醒:“日军偷袭珍珠港,美军损失惨重。”美国对日宣战,蒋介石喜不自胜,在日记中写道:“抗战政略之成就,本日达于极点,物极必反,能不戒惧?!”
  卢沟桥事变以来,蒋介石一直寄望于英美等国出面“主持公道”。没想到英国不仅容忍了日本的侵略,而且取消了卖给中国的飞机军火,美国则“信守中立”,隔岸观火。蒋的种种声明、呼吁如石沉大海,渺无回音。
  最大的教训发生在淞沪抗战,国军苦撑到11月初,蒋介石将撤退时间一再推迟,希望正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能够制止日本侵略,不料仅获得口头“同情”。推迟撤退使前线一片混乱,部队遭受极大伤亡,尤其因未能后撤至二线布防,直接导致南京失陷。
  宋美龄的顾问端纳曾对此叹息:“(中国)对条约与国际等依赖过深,卒造成重大的牺牲。”
  珍珠港事件后,蒋介石终于获得了将中国战争和世界战争一起解决的机会。依靠千百万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,中国在逐渐恢复自己的国际尊严。1942年元旦,美、苏、英、中领衔的26国共同在华盛顿发表《联合国家宣言》,正式成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。中国在签名序列中排第四,罗斯福向外交部长宋子文表示:欢迎中国成为“四强”之一。
  中国战时外交最重要的一幕在重庆上演:盟军在重庆成立中国战区,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,中国开始以大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,走上联合国发起国之路。
  由于“大国领袖”的地位更多来自于美国的支持,蒋介石始终无法挺直腰板。他派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,和罗斯福任命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在防守还是进攻上产生矛盾,最后只好让步。远征军孤军深入,仁安羌大捷拯救7000英军突围后,为掩护英军撤退,最后被英军以假情报耍弄而无情抛弃,近十万精锐折损过半。
  经过艰苦谈判,1943年1月11日,中美、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新约,废除美英在中国的特权,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。
  1943年11月,他应罗斯福的邀请,远赴埃及开罗参加中、美、英三国首脑会议,在镁光灯的闪烁中与罗斯福、丘吉尔并排而坐,成为世界四巨头之一。
  蒋介石的强国梦想,迎来的却是斯大林的嘲笑。因为他的参加,斯大林拒绝前往开罗,不久后,在中国政府缺席的雅尔塔会议上,斯大林和罗斯福达成了《雅尔塔协定》,以外蒙古独立、大连租借苏联等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东北。
  
  胜败
  这时58岁的蒋介石,竟像幼儿一样抱头嚎啕痛哭。罗斯福在电报中的口吻极大损伤了蒋介石的自尊心。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:“实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也。”
  1944年,日军发动打通中国陆上通道的“一号作战”,8个月时间,中国军队望风而逃,损失兵力五六十万,丧失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,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、飞机场36个,陪都重庆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威胁之下。
  其时,国统区经济低迷,持续通货膨胀,底层市民在饥饿线上挣扎,军队士气和战斗力大幅下降,在接近抗战胜利的时刻出现了不应该有的大溃败。
  这场战役迅速改变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力量对比,也使美国对国民政府的印象处于空前败坏的境地。
  1944年6月18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到达重庆,蒋介石为了给华莱士一个好印象,把重庆的乞丐全部关进了收容所,但华莱士对重庆政府的印象仍然很糟,他的评价是:“一个由地主、军阀和银行家支援的落后无知的政府。”
  这时罗斯福又接到史迪威的来信,说蒋介石准备抽调缅甸远征军回国,意在坐等美国打败日本的胜利成果。罗斯福十分愤怒,在发给蒋介石的一封电报中,用对部下发布命令的方式说:“请立即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,一刻也不要再犹豫。”
  9月19日,蒋介石正在重庆郊外召开高级军事会议,史迪威与赫尔利把电报译文交给蒋介石,说:“阁下自己看吧。”蒋介石看了电文后,沉默片刻说:“知道了,立即散会。”
  其他人离开会场后,房间里只留下蒋介石和宋子文,这时58岁的蒋介石,竟像幼儿一样抱头嚎啕痛哭。罗斯福在电报中的口吻极大损伤了蒋介石的自尊心。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:“实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也。”
  抗战胜利之后,1946年4月30日,国民政府颁布“还都令”,定于5月还都南京。
  今天,无论是他曾经居住过多年的黄山官邸,还是国民政府旧址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旧址,都已经湮灭多年,300多处国民政府遗址今天大多已不复存在。1947年修建的抗战胜利纪功碑,也在1951年更名为“人民解放纪念碑”。
  
发表于 2009-10-7 11:42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哈飞车友会 ( 鲁ICP备15020090号-4 ) | |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|

GMT+8, 2024-11-24 07:40 , Processed in 0.092661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

© ys166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